特約記者 何發(fā)軒
當秋陽將色彩鋪滿校園時,就是“美樂維”校友獎學金評定之日。每年固定評選20位獲獎人、每人獲評1萬元,這已經(jīng)是“美樂維”校友獎學金的慣例,而今年,我們在公示中看見了21個名字。
12月2日,會計9401班校友、武漢美樂維低溫物流有限公司創(chuàng)始人程曉明將定額捐贈20萬元后再追加1萬元匯款至學校教育發(fā)展基金會。他說:“我設置美樂維獎學金,就是要在母校尋找具有‘勤奮努力、利他之心’的同學們,今年我們找到了21位,他們就是我們播撒的希望?!?/span>
校友的初心
程曉明是商專會計9401班校友、班長,也是武漢校友會副會長。他給人們的印象并不是一個雷厲風行、殺伐果敢的領袖,反而是一位敦厚、懷柔、慈悲的前輩。
他自畢業(yè)以來一直走在自我提升、不斷追求的道路上。從連續(xù)三年、每年50個周末的連續(xù)上課,到從普通銷售人員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銷售經(jīng)理,從創(chuàng)立醫(yī)療行業(yè)冷鏈物流到讓企業(yè)“關關難過關關過”,在他看來支持他的,是“發(fā)善心、踏實肯干”。
“追求成功無可厚非,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的人生和業(yè)務有所追求?!背虝悦髡f:“但更為重要的是,我們要知道為什么而努力,為什么而追求。這個發(fā)心才最重要。”
“人生不過百年,一個企業(yè)能不能存續(xù)30載也很難說?!彼χf:“但是每天睡醒,知道有一百多個員工等著你幫助大家創(chuàng)造更好生活,一百個家庭還需要我們努力奮斗,這樣的日子就有滋味?!?/span>
隨著程曉明學習、工作、創(chuàng)業(yè)一路走來,時間愈久,他對湖經(jīng)的情誼愈發(fā)深厚。在2022年學校20周年校慶時,程曉明就發(fā)下一個心愿,要在母校設立一個獎學金,來激勵同學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。從那時起,每年金秋時節(jié),捐贈款就會準時到達基金會。程曉明說:“我希望的是同學們知道要懷有一顆勤奮的、利他的心?!?/span>
評選的再瞄準
今年是“美樂維”校友獎學金評定的第3年。伴隨國家獎助學金的政策的調(diào)整,校友與相關部門也認識到,要重新認識校友設立獎學金的意義,再次調(diào)整校友獎學金的評定條件和方式方法。
10月12日,校友程曉明與學校合作發(fā)展處和學生工作處老師們相聚一堂,深入探討了這一代學生特點,重新交流了校友獎學金評定的側重?!啊罉肪S’獎學金并不是篩選最優(yōu)秀的、學科成績最好的同學。我們更希望鼓勵同學們在大學二年級就立下求學之志,并且常懷感恩利他之心?!背虝悦髡f:“我想找到和我們有相同價值觀的孩子們?!?/span>
學校根據(jù)校友建議,重新調(diào)整獎學金評定通知,并且精心組織安排評選工作。
今年“美樂維”獎學金評選增加了筆試環(huán)節(jié),筆試題目有3個題目,分別是“你怎么看待國家獎助學金政策的調(diào)整”,“講一個你遇到的困難,并說明是如何克服的”,“如果獲得了獎學金你會和誰分享消息、怎么分配獎金”。這三個題目分別指向了對國家政策的理解,對人生態(tài)度的確定和感恩之心的呈現(xiàn)。這份試卷由學生工作處、合作發(fā)展處和校團委老師們3方閱卷,共同打分。
在之后獎學金的面試中,程曉明校友也專程以一下午的時間,與學校學生工作處和合作發(fā)展處的老師一同,逐一面試36名候選同學,聽取他們的求學故事。
21個希望
面試的過程是一個走進同學們金子一般內(nèi)心的過程。有的同學分享策劃“自閉癥”兒童幫助方案,有同學分享如何用3個月時間啃下全英文心理學課程;有同學希望要用獎金給比同齡人更辛苦的媽媽買一件防曬衣,有同學要將獎金分一半給剛進社會就拿出2萬元讓自己上補習班的姐姐;還有同學用寶貴的5分鐘面試時間向程曉明發(fā)問:“為什么您以‘承擔社會責任’作為企業(yè)使命”……
一張張申報表工整漂亮,一篇篇考卷言為心聲,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生站在面前就是一個個獨立、堅強、善良的生命!
面試結束,程曉明笑著感嘆:“怪不得你們評選這么困難,確實優(yōu)秀的孩子太多了,符合‘美樂維’價值觀的同學也確實很多!”
有趣的是,在統(tǒng)分過程中,有2位同學筆試分數(shù)、面試分數(shù)一模一樣,這讓負責老師們犯了難,左右討論不出結果。
程曉明知道后,反而手一揮:“這些學生就是我們的希望,既然與‘美樂維’有緣分,今年我們就評21位獲獎者!”
誰是第21位獲獎者?
也許,是每個低頭還走在奮斗成長道路上的人,他可能走的不快、姿勢或許還有些狼狽,但他知道要為了更多人的幸福而努力;
也許,是每個心懷感恩、滿心溫暖前進的人,他深深記得有多少人給他身處援手,支持他不斷前行;
也許,是每一個獲評、或者沒有獲評的學生,人生盛開時間并不相同,有人一點就醒,有人還需要歲月的打磨;
也許,也是每一個你和我,讓我們始終記得,許多時候并沒有“理所應當”的榮譽,而是有更多看見的、或者沒有看見的力量,在支持你我飛奔向廣闊天地。
校黨委副書記、教育發(fā)展基金會理事長汪達說:“校友程曉明不是因為有錢而慷慨,是因為慷慨而富有。今年,他增加的不是一個獎學金名額,而是在湖經(jīng)的土壤里播撒出一片‘希望’的種子。這些芽兒必然有一天成長為能夠給人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。”
21位獲獎人,播下了不止21份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