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5版:評論

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(1946-2021)

人民日報 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

返回目錄  放大縮小全文復制   下一篇

這是走和平發(fā)展道路的現代化(人民觀點)

——深刻領會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⑥

本報評論部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2年11月10日   第 05 版)

  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(fā)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靠的不是對外軍事擴張和殖民掠奪,而是人民勤勞、維護和平

  我們走和平發(fā)展道路的現代化,對中國有利、對世界有利,既是始終如一的價值堅守,更是實實在在的實踐行動

  

  風起東方,大潮奔涌。今年以來,中國以舉辦進博會、廣交會、服貿會、消博會等高水平開放展會為契機,與各方攜手譜寫更多開放合作、互利共贏的故事,展示出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、同各國分享機遇的誠意。在開放還是封閉、前進還是后退的人類重大抉擇面前,中國以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(zhàn)略的實際行動,持續(xù)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,堅定引領開放合作,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、促進全球共同發(fā)展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。

  天下大同、協(xié)和萬邦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人類社會的美好憧憬。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,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,其中一個方面就是“走和平發(fā)展道路的現代化”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我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、促進共同發(fā)展的外交政策宗旨,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國際影響力、感召力、塑造力顯著提升。

  中國走和平發(fā)展道路是從歷史、現實、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,是理論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(tǒng)一。歷史上一些國家通過戰(zhàn)爭、殖民、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,那種損人利己、充滿血腥罪惡的老路給廣大發(fā)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。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(fā)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靠的不是對外軍事擴張和殖民掠奪,而是人民勤勞、維護和平。我們始終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、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,高舉和平、發(fā)展、合作、共贏旗幟,探索走出與傳統(tǒng)大國崛起不同的和平發(fā)展道路,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(fā)展中謀求自身發(fā)展,又以自身發(fā)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(fā)展。

 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、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,也是為人類謀進步、為世界謀大同的黨。中國式現代化強調同世界各國互利共贏,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(fā)展作出貢獻。高質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,打造進博會、服貿會、消博會等對外合作新平臺,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(fā)展的“快車”“便車”;積極參加聯(lián)合國維和行動,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(qū)穩(wěn)定發(fā)揮建設性作用;面對疫情沖擊,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2億劑新冠疫苗;宣布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、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,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樹立了大國典范”……黨的十八大以來,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廣度、深度、力度參與全球治理,貢獻中國智慧,提供中國方案,展現中國擔當,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正能量。實踐充分證明,我們走和平發(fā)展道路的現代化,對中國有利、對世界有利,既是始終如一的價值堅守,更是實實在在的實踐行動。

 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:“只要共行天下大道,各國就能夠和睦相處、合作共贏,攜手創(chuàng)造世界的美好未來?!苯刂两衲?月底,中國建交國總數增至181個,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組織建立伙伴關系,伙伴關系網絡覆蓋全球,“朋友圈”不斷擴大。和平發(fā)展道路在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良性互動和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,在維護中國國家利益與促進世界和平發(fā)展的辯證統(tǒng)一中走通走順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:“中國堅持對話協(xié)商,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;堅持共建共享,推動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;堅持合作共贏,推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;堅持交流互鑒,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;堅持綠色低碳,推動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。”新征程上,我們將同各國人民一道,弘揚和平、發(fā)展、公平、正義、民主、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,維護世界和平、促進世界發(fā)展,持續(xù)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。

  北京天安門城樓上有兩句標語,一句是“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”,另一句是“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”,見證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(yè),致力于人類和平與發(fā)展崇高事業(yè)。世界好,中國才能好;中國好,世界才更好。堅定不移走和平發(fā)展道路,我們一定能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(yè)注入和平發(fā)展新動力,同世界人民攜手開創(chuàng)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。

版權聲明

《人民日報》(電子版)的一切內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圖片、PDF、圖表、標志、標識、商標、版面設計、專欄目錄與名稱、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讀者提供的任何信息)僅供人民網讀者閱讀、學習研究使用,未經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及/或相關權利人書面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將《人民日報》(電子版)所登載、發(fā)布的內容用于商業(yè)性目的,包括但不限于轉載、復制、發(fā)行、制作光盤、數據庫、觸摸展示等行為方式,或將之在非本站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。否則,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將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網上公示、向有關部門舉報、訴訟等一切合法手段,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
人民日報手機報

移動用戶 發(fā)送RMRB10658000

聯(lián)通用戶 發(fā)送RMRB10655111

  • ios版

  • android版

  • 微信小程序